同工分享——专访邱君尔传道(马来西亚神学院储备讲师)
采访者:余安妮
- 请邱传道谈谈您和马来西亚神学院的关系?
我在2005年入学,成为马来西亚神学院(STM)道学学士(BD)的学生,从此与STM结缘。2020年承蒙院方邀请加入储备师资,进修神学硕士同时在神学院工作,开始了我在STM的服侍生涯。
- 邱传道目前在马来西亚神学院(STM)的服侍范围有哪些?
目前担任马来西亚神学院中文神学教育延伸课程主任,主要负责推动院外信徒神学课程,包括夜校和密集课程。延伸课程的宗旨是帮助及鼓励更多教会领袖与弟兄姐妹接受装备,让神学教育普及化,提升教会信徒信仰水平。我会跑动全马,联系教会,推广神学教育延伸课程。由于我还是储备师资,要熟悉正式讲师的工作职责,因此也参与部分神学院的科目助教及带领教牧小组。我也到不同教会进行神学主日,分享STM的事工,并且与教会合作开办各种神学讲座、工作坊及研讨会,帮助教会发展信徒的神学装备。
- 我知道邱传道目前正在修读神学硕士学位,可以谈谈您的论文主要是探讨什么课题?为什么会选择研究这个课题呢?
我主要的研究学科是公共神学。公共神学属于实践神学的范畴,探讨基督信仰与公共社会的关系,涉及国家、政治、经济、教育、环保、种族、伦理等课题。我本科是新闻系出身,也曾经参与社会运动,因此对基督信仰如何回应处境挑战有所关注。我过往的经验是宣教士及事工培训,因此也会针对公共神学与宣教神学、职场神学的关系同步探索。
- 在马来西亚神学院教学和工作之外,您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一些的服侍?
我本身是双溪毛糥福音堂的负责人,需要牧养教会。我代表马来西亚神学院参与马来西亚联合差传促进会(MUMM)委员会,同时也以个人身份在西马华福会、大马福音联谊会(NECF)以及亚洲影响力联盟(IAA MALAYSIA)等基督教组织担任理事。根据世界华福中心总干事董家骅牧师所言,实践神学有四个重要的步骤:描述当下 > 探索处境 > 神学反思 > 更新实践。这四重步骤不仅思考了上帝的本质,更思考祂的行动。神学反思不能在象牙塔中抽空离地,必须扣紧处境,方能真实回应需要。参与在各个不同的教会组织机构,让我有机会看见上帝的工作在马来西亚各层面开展,这也有助于把马来西亚神学院与各方接连,为马来西亚教会做神学,提供属灵资源。
- 过去在马来西亚神学院接受神学教育的装备,如何影响您在之后的服侍方向?
马来西亚神学院非常强调HEAD、HEART与HAND的全人装备,师长的严格训练,让我们对神学反思能力打下基础。往后服侍生涯,从灵性的反省以及事工瓶颈的反思,都对我有很大帮助。
- 您面对最大的挑战有哪一些?
我的关注是要帮助教会在各领域的建构,让教会成为健康、又有影响力的教会。然而在这过程中,我们需要跨越的挑战很多。马来西亚教会需要突破传统包袱,达到合一更新,找到回应国家处境的实践行动。这些都是不容易的过程。
- 在忙碌的学习、教学和服侍中,您是如何取得平衡?
平衡是个很相对的概念,基本上我的生活“不大平衡”。在进修道学学士撰写毕业论文时,有机会研究灵修神学,主要探讨卢云神父的解放神学属灵观。从卢云的生命中,学习成为一个负伤的治疗者,在纷乱的世界中操练安息日。在现代碎片化的功能主义社会中,尝试带着各种的压力和重担到上帝面前,接受上帝的治疗,然后继续向前行。
- 您有过在国外服侍的经验,又常常积极参加国际性的宣教和神学相关的研讨会,从这些经验中,您如何归纳今日华人教会所面对的问题和其发展,以及您个人的看法?
大马中文教会仍抱有较陈旧的神学思想以及事工模式,要追上国际水平,需要加紧步伐。若教会思维与实践无法回应当下时代的挑战,则会与社会渐行渐远。神学院在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,要培育出能够反思以及掌握时代脉搏的牧者。我们还需要对许多处境议题进行深度探讨,并找出回应策略。要做到这点,绝非单一教会、机构或宗派能够独自完成。马来西亚教会的合一、同工与彼此配搭,将是其中关键的因素。
- 邱传道常常游走于马来西亚各大小不同宗派的教会,您对当代马来西亚教会有怎样的理解和提醒?
马来西亚教会拥有不少得天独厚的资源,例如丰富的多元社会经验。但要凝聚各源流教会一起兴旺福音,推动关怀本土事工,依然非常不易。合一是马来西亚教会当前巨大的挑战,唯有保持开放、对话、共融、接纳的态度,才能携手扶持,共同完成上帝托付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的使命。